决定虚拟现实是否被大规模使用的两大因素实用性与怕死程度
发布时间:2021-01-21 18:05:29
阅读:次
来源:古典家具厂家
又一架飞机掉下来了,无人生还。
尽管飞机失事率远小于汽车,但因其近乎100%的死亡率和令人惊叹的戏剧效果,仍然广受人们关注。
坐在这架飞机上的人,有为旅行,有为工作,也有人是为探访亲属。最终他们走上不归路。
推崇虚拟现实技术的人们会讲:有了VR,我们无须再冒这样的生死危险,可以虚拟旅游,可以异地办公,可以虚拟社交访亲探友……
但现时的社会交通安全,并没有让绝大多数人担忧出门遭遇的危险。除非:
这个世界生存的概率降低到一个令大众无法忍受的程度,于是虚拟现实将主导这个世界。
比如:
飞机:失事率现在是每百万次飞行不到1次,如果增加到100次、1000次情况会如何?机场一定门可罗雀。
火车: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,也是相比最安全的交通方式(除了印度,此地每年因火车要死亡超过2万人)。如果火车失事率提升到令常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呢?
汽车:人类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。发达国家万车死亡率不超过2,我国是6,相比过去已改善不少。
轮船:较高的失事率,但还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。但紊乱的气候真的有可能在某一天阻碍各大洲之间的民众交通。
交通的失事率由人为、天气、设施质量等因素控制。这意味着一个稳定的社会,人们绝不会过度担心交通安全。而在类似索马里、伊拉克、津巴布韦这样的混乱国家,未来将需要获得VR这样的技术支持——可惜的是,经济状况又会阻碍这一技术的实施。
《骇客帝国》这样的故事会发生,前提是一个科技超级发达的社会,在战乱过后被非人性的机器人所控制。所以要杜绝这一未来景象重演的基础就是:社会稳定,和对机器人及智能技术的有效控制。
笔者最后要说的是:虚拟现实技术并不能依靠交通安全系数来推动普及。未来决定人们是否大规模使用虚拟现实的因素,将会是:产品的实用性和人类怕死的程度。